每當人們想到格魯吉亞的時尚業(yè)時,第一個浮現在腦海中的人通常是 Demna Gvasalia,他在 Vetements 和 Balenciaga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世界打開了了解格魯吉亞新興時尚圈的窗口。格魯吉亞的時尚圈子很小,如果你問任何業(yè)內人士,Gvasalia 起到的作用是否如同傳說中的那么大,他們會聳聳肩,然后告訴你:Mercedes-Benz 第比利斯時裝周創(chuàng)始人、神秘而低調的 Sofia Tchkonia 才是真正的大腕。 Lalo Dolidze 是同名針織衫品牌 Lalo 的設計師。她指出:“Sofia 幾乎事必躬親。她向媒體發(fā)送了簡要目錄和產品展示畫冊,邀請客人參加時裝周。即使是在時裝周的時程之外,她也總在場。”她繼續(xù)補充道,Sofia 現在覺得自己無需在巴黎或倫敦時裝周展示,因為外國貴賓也會參加 Mercedes-Benz 第比利斯時裝周。 Gvasalia 出名前,格魯吉亞在 2000 到 2009 年間有一定數量的知名設計師,David Koma 和 Lalo 就是其中的代表:前者的晚禮服品牌大受倫敦和紐約的有錢人歡迎,而后者設計的產品自從 2011 年以來就銷往全球。但直到 2014 年,Tchkonia 創(chuàng)立了 Mercedes-Benz 第比利斯時裝周后,年輕的設計師才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Tchkonia 相貌出眾,魅力十足。她利用自己在巴黎、紐約和倫敦日益擴大的人脈啟動了這項新興事業(yè),很快便吸引了一大批外國貴賓,包括《Vogue》雜志國際版的幾名主編以及 Net-a-Porter 和 Moda Operandi 的買手。他們紛紛飛往格魯吉亞這個古老的小國參加 Mercedes-Benz 第比利斯時裝周;格魯吉亞位于俄羅斯、土耳其和其他較小的鄰國之間,這些鄰國迫于伊朗的壓力對其表示支持。 但 Tchkonia 是第一個承認他人貢獻的人。Tchkonia 指出:“毫無疑問,Demna 是個大使。” 在 Vetements 的早期審美迅速傳播開后,Gvasalia 起到了創(chuàng)意使者的作用。到了 2015 年,當他掌管 Balenciaga 時,格魯吉亞就在世界時尚版圖內站穩(wěn)了腳跟;從此以后,這個國家的設計師就比以往任何時候獲得了更多的國際曝光度。 Gvasalia 崛起的一個原因是,時尚業(yè)的很多人都開始癡迷于后蘇聯青年文化,這種文化是由 Lotta Volkova 和 Gosha Rubchinskiy 等東歐創(chuàng)意人士通過使用本地選角和圖片引領的。 Tchkonia 補充道:“Gvasalia 采用了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格魯吉亞及其內部問題……多年以來,格魯吉亞的記者和政府都無法實現預期的效果。而他僅用了一場[時裝]秀就做到了。” Gvasalia 2019 春夏系列,主打各種含義不同的符號,所指對象從 Bassiani 和 Cafe Gallery 夜總會的毒品突擊搜查到蘇呼米;蘇呼米是從格魯吉亞脫離的阿布哈茲自治區(qū)首府,Gvasalia 在 1990 年代早期從這里逃離。他甚至發(fā)布了一個應用,方便大家了解格魯吉亞的歷史。 但 Tchkonia 繼續(xù)說道:“我認為,現在格魯吉亞出色的設計師不止 Demna 了……如果人們來到時裝周,不喜歡他們看到的產品和設計,那他們就再也不會來了。[因此],這也歸功于我們設計師付出的努力。” 隨著少量設計師和企業(yè)家聲名鵲起,Tchkonia 在推動集體時尚運動“品牌格魯吉亞”(Brand Georgia)和培養(yǎng)新一代設計師方面,開始變得更有成效。 Diane Pernet 是一名時尚博主和批評家,她自從時裝周創(chuàng)立以來就一直參加。她指出:“當時沒有任何人在乎那些設計師,而 Tchkonia 就是那個雪中送炭的資助者。她推動時裝周的發(fā)展,并對它投資;幫助設計師建立工作室并嘗試管理他們。他們之前是不容易管理的。” Tchkonia 從 2010 年起開始舉辦當地的設計比賽 BeNext,一直持續(xù)至今。這個項目是她從母親那里傳承下來的,很多按預定時間展示的設計師都參與其中,包括 George Keburia 和 Aleksandre Akhalkatsishvili(與另一名設計師聯袂打造了本地品牌 Matériel)。在此之前,她曾涉足電影業(yè),制作了一系列紀錄片,采訪了 Pierre Bergé、Rick Owens 和 Claude Montana 等人物。 我認為,現在格魯吉亞出色的設計師不止 Demna 了……如果人們來到時裝周,不喜歡他們看到的產品和設計,那他們就再也不會來了。 Tchkonia 說:“我[在這個比賽中]看到了很多才華橫溢的設計師,但他們在自己的祖國卻沒有平臺。他們沒有辦法去巴黎、倫敦或紐約時裝周,因此[那時]沒有人愿意要他們。” 于是,Tchkonia 就發(fā)起了一個無需資助的時裝周。“Tchkonia 可能為我們感到遺憾,因為我們沒有設計的平臺。”Keburia 笑著說。 即使是現在,當 Tchkonia 發(fā)現有潛力的時裝學校畢業(yè)生時,她說她有時也會投資他們。她自掏腰包,為時裝周投入了 60% 以上的資金,而現在,她總結道:“我已經把自己所有的錢投在了這個項目上。” 當地人可能更多地把 Tchkonia 看作是充滿熱情的捐助者而不是一名理性的投資人,但她卻在靜靜等待,指望出現另外一到兩名格魯吉亞人,將來能像 Gvasalia 一樣出名。 盡管缺乏其他的私人投資,但政府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這方面的發(fā)展。根據上一輪的投票結果,選舉了一批年輕而時髦的部長和政府官員,其中包括創(chuàng)意行業(yè)發(fā)展部門主管 Tatia Bidzinashvili。該部門在 Tchkonia 時裝周的第二季就開始贊助,也為一些本地設計師參與全球交易展提供了資助。 Bidzinashvili 正在推動格魯吉亞創(chuàng)意行業(yè)的發(fā)展,理由是能這能進一步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當然,也能為創(chuàng)業(yè)行業(yè)本身帶來好處。她指出:“以前,設計師生產產品的動力是為了在小商店里有銷路。過去,他們設計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得樂趣,[但]現在他們意識到了這是個動真格的生意。因此,他們有動機去設計高質量的產品來滿足買家的需要。” Tchkonia 時裝周的另一個籌資來源是資助交易秀的政府部門“企業(yè)格魯吉亞”(Enterprise Georgia),George Keburia 設計的產品在秀場上通過 Rihanna 和 Gigi Hadid 等超模展示過,就是資助的一個突出例子。Keburia 說:“這是個很好的激勵措施。因為沒有人重視時尚業(yè),因此基本上沒有什么資助。” 盡管設計師得到的資助越來越多,但 Tchkonia 還是缺一大筆投資來維持一年兩次的時裝周運營。Mercedes-Benz 僅提供品牌名,她只得自掏腰包為媒體租車;而政府提供的資金也很少——即使 Bidzinashvili 聲明,考慮到時尚業(yè)強勁的業(yè)績,政府計劃未來幾年將加大投資。 Bidzinashvili 說:“格魯吉亞設計師一年的銷售額增加了兩倍,證明我們的資助已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計劃追加投資。” 國際買手的反饋的確有助于把本地設計師的服裝質量提高到國際品質的標準,但仍然缺乏生產和制造設施。“我們被迫進口所有的原材料,并且在格魯吉亞以外尋找生產設施,”Lado Bokuchava 指出,其同名品牌在 Moda Operandi 上出售。Keburia 認為,“發(fā)展制造業(yè)、紡織業(yè)、原材料采購和專業(yè)的縫紉工大軍”是有好處的。 在格魯吉亞,時尚品牌 Matériel 的優(yōu)勢最突出。Matériel 創(chuàng)立于 1949 年,當時是前蘇聯最大的女裝成衣工廠。2012 年,它重塑為一個高端奢侈品牌,旗下有不同的設計師。這個時裝公司已經成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孵化器,歷任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包括 George Keburia、Aleksandre Akhalkatsishvili 以及 Lado Bokuchava,他們都成功創(chuàng)立了各自的時尚品牌。 他們意識到了這是個動真格的生意。因此,他們有動機去設計高質量的產品來滿足買家的需要。 Matériel 的品牌經理 Rusa Janashia 指出:“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成為一個孵化器。剛開始的時候,第比利斯的時尚業(yè)沒有什么動靜。因此,成立一個時裝公司來雇傭格魯吉亞的設計師,是很重要的。Matériel 所做的就是給[這些設計師]一個平臺,以幫助他們成長并創(chuàng)業(yè)。” Matériel 預計,其營收將從 2018 年的 25 萬歐元(大約 28 萬美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50 萬歐元(168 萬美元),這包括了 Browns 和 Moda Operandi 專營店產生的營收。同時,Matériel 把它的微帝國擴展至 Dots 概念店,該店重新利用 Matériel 沒有使用的織物和款式生產產品,以可接受的更低價格出售。 放眼未來,Janashia 希望效仿現在很多街頭服飾品牌采用的一種商業(yè)模式(即:一組設計師設計多個系列),創(chuàng)立一個設計師聯盟,也期待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本地時尚的一個流派——這是格魯吉亞設計圈仍然缺少的一個部分。迄今為止,絕大多數領先的設計師已經加入了非專業(yè)人士的時尚流派 “第比利斯國家藝術學會”(Tbilisi State Academy of Arts)。 盡管格魯吉亞的時尚生態(tài)系統存在很多差距,Tchkonia 和本地設計師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但格魯吉亞時尚圈內人士仍然繼續(xù)為國際買手帶來靈感,在商業(yè)領域也越來越受歡迎——雖然受歡迎程度比較小,但意義重大。顯然,很多設計師渴望發(fā)展成功的業(yè)務,或至少看到自己出名,但在像格魯吉亞這樣苦苦掙扎的小國,還有其他的問題需要考慮。 “這些設計師盡力成為格魯吉亞的最佳大使,對于這個城市和這個國家而言都很重要,” Tchkonia 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