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還是第一選擇在詢問他們平時最常玩的游戲時,筆者所得到的最多的答案不外乎就這兩個:《絕地求生:刺激戰(zhàn)場》和《王者榮耀》。 這倒其實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席卷全國,手機已然成了可以完美取代掌上游戲機的存在。有了這個具有強大優(yōu)勢的平臺,游戲想要推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手機游戲有那么多,而為什么偏偏只有這兩款成了最廣為人知的游戲?在筆者繼續(xù)問下去之后,得到的回答也各不相同。“主要看身邊朋友都在玩”、“直接用微信/QQ登錄比較省事”、“與朋友經(jīng)常開黑還蠻有趣的”等等,可謂是眾說紛紜。將這些答案歸攏起來,大概意思就是:隨時就能拿出來跟朋友來一盤,特別方便。
游戲《王者榮耀》 先來說筆者對于《王者榮耀》的認知。 在《王者榮耀》的遠古版本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火,叫做《英雄戰(zhàn)跡》時,筆者曾玩過很長一段時間。那時候的《英雄戰(zhàn)跡》沒有出裝,沒有技能加點,升級時可為英雄選擇天賦,這規(guī)則簡直像極了隔壁暴雪的MOBA游戲《風暴英雄》。這個規(guī)則的設定會導致游戲非常容易上手,同時游戲節(jié)奏會非?。 筆者感覺這個節(jié)奏簡直太適合手機游戲了,操作簡單,閑暇時間隨時來一把,也不會占用多少時間。同時英雄的建模也比起其他廠商的同類型游戲要好上許多,更符合國人審美。
筆者在當時最喜歡孫尚香的人設 原始版本的《英雄戰(zhàn)跡》只有幾張大3V3的小地圖,但在后來的一次大版本更新之后,更新了可以打5V5的小地圖,并取消了上文提到的所有系統(tǒng)改為了傳統(tǒng)的出裝加點,并改名為《王者聯(lián)盟》。后來因為整個游戲都實在是太像自家的端游《英雄聯(lián)盟》而飽受爭議,于是便再更名為《王者榮耀》。 令筆者最不能理解的是,為何要放棄原來的快節(jié)奏系統(tǒng)轉(zhuǎn)而改成與端游一樣的模式?這使得筆者不能接受便退了坑,時至今日也都沒有再碰過。
見過這張圖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 在與他人提及為何要選擇《王者榮耀》而不是其他MOBA游戲時,多數(shù)人的回答幾乎都是因為《王者榮耀》與《英雄聯(lián)盟》差不多,之前玩過《英雄聯(lián)盟》,覺得手機更方便,便會選擇《王者榮耀》。而還有一部分表示之前也接觸過《英雄聯(lián)盟》,一直想玩這一類但是覺得太難,手機版操作更簡單。同時如果玩的不錯的話,在結(jié)識新朋友時也不會沒有共同語言。 而《刺激戰(zhàn)場》受關注的原因也可以同理可證。 同樣是與端游沒有過多差距,只是在系統(tǒng)上稍作簡化更適合手機平臺。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這兩款游戲受年輕人歡迎的原因不外乎就是操作簡單、方便攜帶、適合開黑、與端游無差這幾點。
游戲《英雄聯(lián)盟》 雖然筆者平時不太過多的接觸手游,但這些玩家們的心情筆者多少是可以理解的。 筆者早些年的時候也經(jīng)常參與許多線下的掌機游戲聚會,帶著自己心愛的PSP與其他網(wǎng)友到就進的星巴克或是肯德基聯(lián)機打上一下午的《怪物獵人》,這何嘗不也是那個時候的我們拓寬社交圈的一種手段。我想現(xiàn)在這些人在開黑搓手游時的心情與那時的我們是一樣的,這也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結(jié)識新朋友的社交手段。屬于我們那個年代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對于筆者這種平時拿慣了手柄的玩家而言,手游還是不太適合自己,只得甘愿退出。
那時候,休息日的所有公共場所都能見到《怪物獵人》玩家 端游與單機的比重較低筆者當然也有嘗試詢問他們是否接觸端游和單機游戲,得到的答案也是概不相同。 選擇玩網(wǎng)游的玩家多數(shù)是以《英雄聯(lián)盟》為主,這倒是喜聞樂見。而讓筆者詫異的是,有不少的玩家會選擇《地下城與勇士》。要知道,《DNF》已經(jīng)是一個有著12年歷史的老游戲了,為何還能吸引到不少的00后,這讓筆者感到不解。在進一步交流之后,筆者得知,多數(shù)喜歡玩《DNF》的00后都是在小時候正直《DNF》的鼎盛時期時期入坑,亦或是有家人或者朋友在玩而感興趣。要知道,許多00后在這個游戲中的氪金程度甚至能讓許多老玩家自愧不如,足以可見《DNF》的魅力之大。
游戲《地下城與勇士》 而說起單機的話,恐怕是回答最少的,但也不是沒有。這些00后多數(shù)都是選擇從網(wǎng)絡直播獲取游戲資訊,而選擇的單機也大多是主播在直播時看起來比較有趣的。并且這其中的3A大作偏少,而獨立游戲居多,比如《饑荒》,《人類一敗涂地》等等。這其中的獨立游戲還是以支持聯(lián)機的居多,這讓筆者也是非常感到好奇:為什么在選擇單機游戲時也會選擇可支持聯(lián)機的游戲。對于這個問題,答案倒是非常統(tǒng)一,那就是主要以與朋友一起玩為大前提,自己一人玩會感覺無聊。 而那些平時喜歡玩單機大作的人,往往不善言談,并且沒有什么朋友。筆者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縱觀這么大的一個圈子里,這類人群真的是少之極少,十個里能有一個都算多的了。但是,不管是哪個群體中的人,在筆者在向其推薦不同類別的游戲時,他們都會表示很有興趣愿意嘗試。
游戲《饑荒:聯(lián)機版》 結(jié)語在于這些小自己好多歲的年輕人交流過后,我多少也能明白了他們的想法:多數(shù)00后目前都還是學生,比起社會人要更看重身邊的人際關系。舉個例子,在一群生活在同一個圈子里的人當中,如果大伙都在玩網(wǎng)游而其中一個人卻在一個人玩單機,那么這個人很快就會被周邊的人排擠。而這是大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經(jīng)歷的事情,所以有許多人選擇為了與身邊的人有共同語言,而去接觸自己平時從未接觸過的領域。 對立的,同處在一個圈子里的人,他們也會將樂趣分享給其他人,選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們多數(shù)不會選擇特立獨行,否則就會被身邊的人另眼相看。他們并非照本宣科,也愿意接受新鮮事物。這何嘗不是我們在他們這個年齡時一樣的想法,從他們身上,能看到當年的我們。 在核心玩家群體中,有不少人一直對手機游戲或是話題性游戲持歧視態(tài)度,在筆者看來,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就算這個游戲在我們看來再怎么爛,只要有人玩起來覺得開心,那它就不能算爛游戲。他們既然做出了選擇,我們作為旁觀者又有何權利妄加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