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鏡想必大家在科幻電影里已經(jīng)看過很多了。電影里它們往往是在單眼或雙眼的鏡片上顯示一些輔助信息,幫助人們更快更高效的進行某種操作。但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看到智能眼鏡有任何普及的跡象,這究竟是為什么?
最近,筆者有機會和幾位智能硬件行業(yè)的「大佬」深入探討了一下這個問題。大家普遍認為,現(xiàn)在不管是企業(yè)還是消費者,都不明確智能眼鏡需要什么功能,所以很難標準化,小公司做出的產(chǎn)品也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因此一直很難普及。我們還探討了在目前成熟技術的前提下最可能普及的智能眼鏡是什么樣子,希望在這篇文章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拋磚引玉。\姚剛文、圖
那么,智能眼鏡是什么呢?其實,對于智能眼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義,因為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被市場認可的智能眼鏡整體方案。但是,智能眼鏡并不完全等于AR(增強現(xiàn)實)眼鏡,智能眼鏡也可以和傳統(tǒng)的眼鏡比較類似,市面上出現(xiàn)的智能眼鏡中,有的并沒有顯示器,只用來拍攝視頻,或者實現(xiàn)語音交互。
目前智能眼鏡正處于實驗室研究和廠商各自探索的階段。所以市場上,我們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智能眼鏡。他們定位不同,特色不一,功能構架也很不相同。有的智能眼鏡趨向于復雜,恨不得把整個電腦和智能手機都裝進去;而有的智能眼鏡則趨向于簡約,只能做很少的事情。今天我們探討如何在現(xiàn)在的技術情況下,從產(chǎn)品的角度,打造一款大多數(shù)人都滿意的智能眼鏡。它也許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就像第一代iPhone一樣,它會是一個行業(yè)的標桿。
Google Glass
作為民用智能眼鏡的開山鼻祖,谷歌的Google Glass曾經(jīng)一度讓消費電子行業(yè)瘋狂,大家都高喊著智能眼鏡的時代到來啦。當時它售價大約二萬人民幣,但是卻讓消費電子領域看到了新的跑道。它隨時可以拍照錄象和上網(wǎng),在當時還引起了一場關于智能眼鏡的隱私論戰(zhàn)。
谷歌眼鏡經(jīng)過了四五年的推進,依舊在硬件和軟件層面沒有達到市場預期,市場告訴谷歌,消費者不會為這樣的Google Glass埋單。于是谷歌一度中止了Google Glass項目。直到最近,谷歌才重新為Google Glass確定了產(chǎn)品定位,轉而為工業(yè)生產(chǎn)服務,用來幫助工廠工人更加直觀的安裝和修理機械。
Spectacles
Google Glass銷聲匿跡之后,整個行業(yè)都比較低靡,直到前幾年美國社交軟件Snapchat的公司Snap Inc.推出了它們所定義的智能眼鏡──Spectacles。它是一款極簡主義的智能太陽鏡,是當時最接近一般眼鏡外形的智能眼鏡。主要用來拍攝十秒高清視頻,然后發(fā)送到Snapchat App上分享。第一視角的拍攝體驗和極具個性的設計,讓它非常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甚至賣斷貨。最近它們推出了Spectacles的第二代,它教會市場,原來智能眼鏡也可以不需要太多復雜的功能,使用簡單,看起來還很酷。
Hololens
與便攜型智能眼鏡背道而馳,微軟推出了它們安裝了Windows系統(tǒng)的AR智能眼鏡Hololens。它是智能眼鏡產(chǎn)品方向的另一個極端。Hololens內(nèi)部安裝了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可以瀏覽網(wǎng)頁,可以辦公,可以識別空間構造,運行復雜的程序,還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Hololens推出之后,多年都沒有人能夠挑戰(zhàn)它功能強大的地位。但是作為一般消費者,Hololens過于昂貴,機身也非常重,目前消費級別的日常應用不足等因素,導致它不會成為大眾消費品。事實上,我們也只看到它在工業(yè)醫(yī)療等少數(shù)領域的應用。民用市場,還是需要一款便攜而強大的智能眼鏡的出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