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公眾號基礎顏究上線了一款自有產品——基礎顏究抗氧化精華乳,也就是最近在護膚自媒體中被熱議的“芥末精華”。
僅用小半天的時間,10000瓶庫存宣告售罄,很多粉絲說:不過是周末睡個懶覺,結果醒來就沒貨了。
今天,我們采訪到了基礎顏究公眾號及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三畝大叔。
三畝大叔原名黃焱,三畝是筆名,大叔是粉絲對他的稱呼。
三畝大叔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學位,畢業(yè)之后入職強生,很快晉升為研發(fā)經(jīng)理。
2016年,三畝大叔離開強生,全職投入公眾號運營。
2018年,創(chuàng)立人生中第二個公眾號,基礎顏究。
同年,創(chuàng)立同名護膚品品牌,基礎顏究。
![]()
內容與用戶的互動
我們之所以能做產品,與內容的積淀是分不開的。
我從2014年就開始寫文章,那時候的美妝護膚kol大都是護膚重度用戶,靠經(jīng)驗做內容,專業(yè)出身的人很少,護膚科普是自媒體領域里相對稀缺的。而作為配方師的我剛好在這個時候加入,成為了一名科普作者。
更重要的是,內容為我和粉絲之間搭建了一個溝通窗口。大家會向我表達困惑,這些問題使我探測到了用戶真實的需求,然后用自己這么多年所學所得真正為一些粉絲去解決了問題,收獲了真實的反饋,建立了我對做公眾號的信心,也建立了最早一批信任我的粉絲。
到后來,做品牌,做產品,都是依托在通過內容與用戶互動的基礎上。通過內容傳遞和接受訊息,讀我們內容的人,是我們最早的一批消費者,然后大家口碑相傳,吸引更多人來購買的同時,也為內容吸引了更多粉絲。
可以說內容和電商是互相哺育,互相依存的關系。
內容選擇
對自己內容定位準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們團隊寫手主要是理工出身,習慣了泡實驗室,學不來很多博主活潑、跳脫的那個風格,也追不上熱點。所以最開始我們就決定,內容主旋律只能是科普,唯有在這個領域內深耕,我們才會有出路。
文章要寫什么內容,我覺得其實選題不來自我們,而是來自粉絲。只有滿足大家需求的內容,才能獲得大家真心的認可。所以我們一直非常注重留言板的運營,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客服一直是我們投入巨大精力的板塊。
科普難引起共鳴,理論知識艱澀難懂,而且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閱讀門坎,即使我們已經(jīng)盡力去把那些生僻的東西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去解釋,還是會有人不太理解。好的內容應該是具有相對的普適性的,讓需要它的人愿意讀并且能讀懂它,否則還要我們這些動筆桿子的人做什么呢?直接拉一個文獻庫出來就能做基礎科普了。
所以我們每篇文章都要經(jīng)過非常細的打磨,找到有趣的切入點、盡量清晰的表達方式、讓粉絲有獲得感的核心觀點,成文之后還要有人去審核、不合適的地方再改。我覺得文字是可以傳遞情緒的:你用不用心,文字里讀得到;你糊弄粉絲,粉絲也糊弄你。
核心能力的驅動力
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做產品,最關鍵的必要因素,是必須有內在驅動力,時勢是推手,但如果沒有內在驅動力,0乘以任何數(shù)都還是0。
一時的自驅容易,困難的是堅持5年,我的公眾號是日更,每天清晨6點左右推送,這是5年來幾乎雷打不動的。如何讓文章持續(xù)的輸出,這才是最困難的。
而驅動力在我看來有兩種,一種是“我想做”,一種是“我能做”。
“我想做”,是自我驅動,是心里的一株火苗。自我驅動力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初的驅動力通常不會跟到最后,有趣的是,在過程中,會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驅動力,就像一個接力賽一樣,一個接著一個下去,支撐人一直走下去。
“我能做”,是能力驅動,雖然我最終離開強生,但我一直都很感謝在強生工作的那些年,強生有四個信條:我們首先要對病人、醫(yī)生和護士,對父母親以及所有使用我們的產品和接受我們的服務的人負責;我們要對世界各地和我們一起共事的同仁負責;我們要對我們所生活和工作的社會,對整個世界負責;最后,我們要對整個股東負責。
這是一種信念感,為了信念,我們堅定的提升自己,做高質量的服務、尊重每一個個體、幫助別人實現(xiàn)更好的生活,我們必須堅持和突破。
信念是一種能量,我們團隊的每一個核心人員,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跨界的能量
【基礎顏究】在崗的所有員工,90%都在跨界,尤其是核心高層。
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原來做護膚品行業(yè),現(xiàn)在還在護膚品行業(yè),不算是跨界。但我大學學習的是核燃料后處理,在強生集團的主職工作是產品研發(fā),在【基礎顏究】,我的主職是做寫手和CEO。
小圃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研發(fā)人才,但他上學的時候,學的是醫(yī)藥相關的專業(yè),按部就班的話,應該去個制藥廠什么的,誰能想到會變成一個出色的配方師呢?他對護膚品配方的見解,高于我認識的大多數(shù)配方師。
Lillian是我們公司的女戰(zhàn)神,她對各個新老護膚品牌核產品的了解,有時候會把我這個行業(yè)內人士都嚇一跳,但在這之前,她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還因為生小孩在家當了幾年的全職媽媽,重出江湖依然能打,她真的是我見過最有戰(zhàn)斗力的女生之一。
Jason是我清華化工系學弟,但是在強生是個IT,現(xiàn)在在公司里分管財務、法務、供應鏈、IT。不要覺得這是在為難他,他做的要好于很多專業(yè)出身的人。在我眼里,Jason是一個“只有不想做,沒有做不成”的人。當然,生小孩除外,哈哈哈。
Jeff以前做金融行業(yè),來到【基礎顏究】做了實業(yè),他經(jīng)常開玩笑說:看不習慣基礎顏究的賬目數(shù)字,我以前看的數(shù)字都是幾十個億,很少見幾十萬幾百萬這種零頭。
在所有這些人中,我才更像是那個弱爆的人,但我覺得自己最厲害的地方在于,我把他們聚到了一起。也因為他們在,【基礎顏究】走到現(xiàn)在,并且能走得更遠。
基礎研究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