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 靈隱寺
去過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靈隱寺,是古今聞名的名剎之一,家喻戶曉的濟公和尚就出在這里,你知道此寺因何得名嗎? 靈隱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飛來峰前,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 據(jù)說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之地,便建寺于此,并取名“靈隱寺”。 ![]()
![]()
- 02 -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蘇州城西的楓橋鎮(zhèn)。唐朝詩人張繼途經(jīng)蘇州時,觸景生情寫下《楓橋夜泊》一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從此寺以詩名,傳播古今。 有人說此寺建在蘇州城外的寒山上,因而得名“寒山寺”,這種說法可靠嗎? ![]()
這種說法不符合事實。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jiān)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 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寒山,又稱寒山子,唐代玄宗時高僧,擅長詩文,有詩留世,后人輯為《寒山子詩集》。 ![]()
寒山寺的鐘聲不但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內(nèi)涵,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用12個字可以概括二“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為“覺悟”“大徹大悟”。所以旅游者都要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 03 - 少林寺 少林寺是少林武術(shù)的發(fā)源地,在中國,稱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為何稱“少林寺”? ![]()
![]()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敕建的,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以武術(shù)稱名于世,隋唐時期已具盛名。少林武術(shù)在宋代已自成體系,風(fēng)格獨絕,成為中國武術(shù)派別中的佼佼者,史稱“少林派”。 - 04 - 白馬寺 位于河南洛陽東郊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后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稱為“釋源”“祖庭”,號稱“中國第一古剎”。你知道它為何名“白馬”嗎? ![]()
據(jù)傳,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到西土拜求佛法。 公元67年,漢使及西土兩位高僧,以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抵達洛陽。 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城外建僧院,為記白馬馱經(jīng)之功,該僧院被命名為“白馬寺”。 白馬寺是一處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1961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2001年1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景區(qū)(點)。 - 05 - 龍華寺 龍華寺是上海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剎,你知道為何名“龍華”嗎? ![]()
![]()
龍華寺位于上海市龍華鎮(zhèn)。相傳東吳孫權(quán)于赤烏十年(247年)為孝敬母親而建龍華塔,五代吳越時期在塔周建成龍華寺,后歷經(jīng)興廢。 現(xiàn)在的龍華寺為清光緒年間重建。龍華即傳說中的龍華樹,樹廣四十里,因花枝如龍頭,故名。 據(jù)說彌勒得道為佛時,坐于龍華樹下。一般認為,“龍華寺”的名稱即源于這個傳說。 - 06 - 相國寺 河南開封有個著名的大相國寺,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是在這里發(fā)生的。你知道為什么此寺院叫“大相國寺”嗎? ![]()
![]()
相國寺位于開封鬧市中心,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年)始建,為了宣揚文宣帝的“建國”之功,初名“建國寺”,后毀于戰(zhàn)火。 唐長安元年(701年),僧人慧云來汴,托辭此處有靈氣,募款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匾,故仍名“建國寺”。 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為了銘記自己由“相王”身份即位當(dāng)皇帝,將“建”改為“相”,并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從此,“大相國寺”寺名一直沿用。 - 07 - 大悲禪寺 大悲禪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區(qū)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佛寺。你知道為何以“大悲”為名嗎? ![]()
![]()
清朝順治時期的高僧世高,始建大悲草堂?滴跄觊g,曹斌(浙江人,武進士)任天津衛(wèi)守備時,在大悲草堂基礎(chǔ)上建成大悲禪院,并延請世高在院中傳禪。據(jù)說世高和尚開始在草堂中供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號大悲菩薩,所以草堂以“大悲”為名。 大悲禪院正殿后還建有大悲殿,其中供奉著泥塑貼金二十四臂觀世音菩薩坐像。 - 08 - 大昭寺 西藏拉薩有一座著名的大昭寺,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你知道為什么叫“大昭寺”嗎? ![]()
大昭寺初名“惹剎”,始建于公元7世紀(jì)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寺內(nèi)供奉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后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 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釋迦牟尼像的佛堂。 ![]()
世上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 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并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十二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 該佛像后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jīng)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原供于小昭寺。小昭寺主供的釋迦牟尼八歲鎏金銅像原供于大昭寺,也是這三尊珍貴佛像之一。 - 09 - 大明寺 揚州的大明寺,因寺中高僧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傳法而名揚天下。你知道此寺為何叫“大明寺”嗎? ![]()
大明寺位于揚州城西北郊,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故稱“大明寺”。 唐天寶元年(742年),大明寺高僧鑒真大師應(yīng)日本僧人邀請,為弘揚佛法,籌劃東渡日本,其后歷經(jīng)十年艱險,先后失敗五次,終在唐天寶十二年(753年)東渡成功。鑒真大師為中日友誼開辟了新的篇章。 ![]()
大明寺前有一座高大、古樸的牌坊,前有“棲靈遺址”的篆書橫額,這是因為寺內(nèi)建有九層的“棲靈塔”。此塔遠近聞名,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 在唐會昌五年(845年),塔遭火焚毀,這里就成了“棲靈遺址”了。 - 10 - 慈恩寺 西安的慈恩寺,也是我國名聞古今的寺院。唐代高僧玄奘曾受朝廷圣命,在此翻譯佛經(jīng)十余年,是當(dāng)時長安著名的譯經(jīng)場所。你知道此寺為何以“慈恩”為名嗎? ![]()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是唐代長安最宏麗的佛寺,建于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慈母大恩而建造的,故名“慈恩寺”。 |